柏林,1945年5月8日深夜。
德军最高统帅部作战处长约德尔将军在兰斯签署投降书时,钢笔在纸上划出一道颤抖的墨迹。
八十年后,当拜耳集团CEO安德森在慕尼黑签署另一份文件时,这个细节在他脑海中挥之不去。
四十八家德国工业巨头的联合声明像一块投入平静水面的巨石。
这份由拜耳、巴斯夫、西门子等企业共同发起的文件,首次明确承认其前身在纳粹时期的共犯角色。
声明中特别提到IG法本公司的"齐克隆B"毒气生产记录,这些档案至今仍保存在纽伦堡审判纪念馆的玻璃柜里。
大众汽车沃尔夫斯堡工厂的档案室最近对媒体开放。泛黄的工资单显示,1944年该厂使用集中营囚犯的日薪仅0.5帝国马克。现任CEO在声明签署仪式上展示了一张老照片:流水线上的囚犯穿着条纹服,脚踝上还戴着编号镣铐。
蒂森克虏伯杜伊斯堡钢铁厂的熔炉曾日夜不停地为纳粹生产军火。企业历史研究员发现,当年每吨钢材的成本核算表上都标注着"特殊劳动力"字样。这些文件如今被制成电子档案,在公司内部网上公开。
在德累斯顿,茨温格宫修复工程的脚手架旁,大众集团设立了一个临时展区。玻璃展柜里陈列着战时生产的军用车辆零部件,每个零件旁都配有当年生产者的身份信息。参观者常在这些陌生的名字前驻足良久。
声明发布当天,巴斯夫路德维希港工厂降半旗。这座化工厂战时曾为纳粹提供燃料和橡胶,如今其污水处理池旁立着一块黑色花岗岩纪念碑。碑文只有简单一行字:"我们曾在这里辜负了人性"。
柏林犹太人博物馆的档案管理员注意到,最近来自企业的查阅申请激增。拜耳集团的研究员连续三周在档案室核对1938年以来的股东名册,寻找被强制转让的犹太股份记录。
慕尼黑工业大学历史系的克劳斯教授指出,这份声明的特别之处在于具体性。"不像以往含糊其辞的道歉,这次每家企业都列出了确凿的史实和数据。"他在接受《南德意志报》采访时展示了一份1943年的军工生产配额文件。
声明发布后,德国工业联合会在波恩召开紧急会议。会议记录显示,有企业代表提出建立强制劳工赔偿基金,但关于具体金额的讨论持续到深夜仍未达成一致。走廊里的烟灰缸堆满了未燃尽的烟蒂。
在威斯特法伦州的一个小镇,当地报纸刊登了老克虏伯的曾孙的公开信。这位三十岁的家族成员首次承认,其曾祖父书房里发现的私人信件证明,当年与纳粹的合作远非被迫。信件原件已捐赠给鲁尔区工业博物馆。
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的反应耐人寻味。声明发布当日,相关企业股价平均下跌1.2%,但次日即回升。分析师认为这反映出资本市场的矛盾心理:既担心赔偿风险,又看好企业的道德形象提升。
科隆大教堂前的广场上,一个由学生搭建的临时装置艺术吸引路人驻足。四十八个黑色铁箱排列成纳粹标志形状,每个箱子里装着对应企业的历史档案复印件。风吹过时,纸页发出沙沙声响,像无数细小的控诉。
